在醫療行業,一項新技術、新產品、新療法從被發現、應用再到被廣泛接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于胃轉流支架系統這類并無經驗可參照的創新產品來說,需要面對諸多無人之境的考驗。此次實況直播,讓與會專家和嘉賓親眼見證了胃轉流支架系統操作的簡便易行與高效性,也為原研醫療器械在全國學術舞臺上贏得了更多關注和尊重。
李銳教授發表演講
1
手術直播精彩紛呈
腸道介入減重療法再引熱議
9 月 7 日下午,備受矚目的內鏡下胃轉流支架置入術直播正式開始。直播演示中,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任洪波教授和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李俊教授擔任主持嘉賓,李銳教授團隊進行“內鏡下胃轉流支架置入術”手術演示。朱錦舟教授向現場專家先行介紹了胃轉流支架系統的結構及產品特點,并介紹了本次手術的病歷情況。患者為 28 歲女性,身體質量指數(BMI)40.3,經減重團隊復核該診斷明確,符合手術指征,擬行胃轉流支架置入術。
朱錦舟教授操作演示畫面
朱教授在分享手術技術的同時,對現場專家們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就胃轉流支架置入術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他指出,胃轉流支架系統獲批上市前,先后不斷嘗試大規模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累計治療代謝性疾病患者人數達數百名,研究結果均充分證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胃轉流支架系統通過內鏡在患者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置入一段 60 cm 的膜狀套管,物理上縮短了胃腸吸收的長度,延遲了膽汁、胰液、消化酶與食糜接觸的時間,從而減少糖類、脂類吸收,減重降糖。目前醫院的三例術后患者減重數據讓人振奮,對比術前基線數據,患者總體重減少百分比體重降低(TWL%)下降的非常明顯超過了 5%,這是一個良好的減重速度。
此外,有研究顯示置入 3 個月后,患者的腸道黏膜得到重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增加,同時腸道菌群也呈現出積極的改善趨勢。從內循環與微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這些變化共同促進了代謝的全面提升,為患者帶來了持久的健康獲益,即使在支架取出后,由于體內環境的積極變化,患者依然能夠持續保持減重效果。
朱錦舟教授操作演示畫面
朱錦舟教授在手術總結中表示:感謝大會提供此次交流學習的溝通平臺,可以與全國同道深入交流、拓展臨床邊界,為更多的患者健康復原力而努力。本次手術演示是一個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案例,技術探索的出發點始終要以解決患者的需求出發,才能更好地回饋。
胃轉流支架系統除了能夠在短期內幫助患者實現減重目標,同時其微創甚至接近于無創的治療過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身體的影響和術后恢復負擔,契合了門診絕大部分患者的治療需求,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治療選擇,其在內分泌科、消化科、外科及減重中心等多個醫療領域的潛力正逐步被挖掘和認可。
2
實踐視為己任
創新永不落幕
任洪波教授、李俊教授在總結中對本次手術直播進行了歸納、點評,展望學科發展未來,并高度肯定了本期直播交流的意義與價值,同時也期待以此為契機,展開全面、深層次的學術活動,將內鏡下腸道介入減重技術推向新高地,加快落實“2030 健康中國”戰略。
本次中國內鏡醫師大會上,在全國前沿學者矚目中,創新國產胃轉流支架系統全方位展示代謝病腸道介入前沿的創新實力所在,為在場的專家留下深刻印象。展望未來,糖吉醫療期待與更多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深化臨床合作,推動國產創新腸道介入療法在代謝性疾病領域的科研進步和臨床應用,在確保產品高質量應用的前提下,為術者提供更符合臨床需求的醫療工具,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