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清明節江南地區傳統小吃,其來源是因為寒食節,古時寒食節前會熄火吃冷食,所以古人提前做好青團放置家中,寒食節期間食用。又因是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顏色碧綠且帶有單單的青草香氣而被稱之為青團 。袁枚《隨園食單》中對于青團的描述“搗青草之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
雖然是古時傳統小吃,但因其口感軟糯,顏色喜人,經久不衰,仍為現代人所喜愛。常見的青團有咸口,甜口。甜口主要是豆沙餡、芝麻餡。咸口一般是時令野菜餡,比如馬蘭頭,薺菜、腌篤鮮青團等。無論甜口咸口,都別有一番滋味。
現在各大青團店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也紛紛推出風味獨特的網紅青團。比如爆漿奶黃流沙青團、乳酸菌青團、抹茶紅豆青團,豆乳芝士青團等,滿足眾多青團愛好者的口腹之欲。
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團雖味好,可不能貪食。青團主要由糯米制作,粘性較大,食用會加重胃腸負擔,因此對于像老人、兒童及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脾胃虛弱人群來說,盡量少吃或不吃。
其次,青團熱量較高,一般來說普通青團的熱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計)是221大卡。網紅青團,更是熱量炸彈。此外,糯米屬于含糖量比較高且含鈉高的食物,因此糖尿病、高血壓人群盡量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