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正式發(fā)表于《中華糖尿病雜志》和《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距離2020年11月26日CDS2020會議上釋出新指南正式發(fā)布的消息過去了約5個月時間,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指南”。指南(guideline),指基于系統(tǒng)評價的證據(jù)和平衡了不同干預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能夠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務的推薦意見集合。與其比較類似的,還有“專家共識”這種類型的文獻,強調(diào)專家經(jīng)驗在指南制定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其專家經(jīng)驗主要來源于多學科專家代表組成的團隊針對具體臨床問題的診療方案進行共識的結果。
嗯,定義有點學術化,看不懂?我們簡單翻譯一下:
指南:目前看來最好的方法就是這樣。
專家共識:這個事情目前還沒有十分明確的證據(jù),但是現(xiàn)在大部分專家都這么看,所以你看著辦吧。
指南里很多內(nèi)容就是根據(jù)專家共識寫的,只不過指南更權威。
指南里十分強調(diào)“證據(jù)”,以至于每一條建議后面都會有證據(jù)等級編號,如ABC等。這是什么意思呢?指南中根據(jù)證據(jù)質(zhì)量、一致性、臨床意義、普遍性和適用性等將推薦意見分為 A(優(yōu)秀)、B(良好)和 C(滿意)三級。其中A級推薦意見應來自Ⅰ級水平的證據(jù),所有研究結論一致,臨床意義大,證據(jù)研究的樣本人群與目標人群吻合,因此,該推薦意見可直接應用于各醫(yī)療行為中;而 B、C 級推薦意見則在上述各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其適用性受到不同限制。
作為國內(nèi)糖尿病治療的標桿,新指南的發(fā)布為未來國人糖尿病的治療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剖析解讀新版指南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么有用的信息。
一、最新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
要點提示:
1.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 至 2017 年達到 11.2%,各民族有較大差異,各地區(qū)之間也存在差異。
2. 糖尿病的知曉率(36.5%)、治療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處于低水平。
3.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一帆老師生在80年代,按照當時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資料,那時候的糖尿病患病率為0.67%,三十年來,糖尿病患病率飆升16.7倍。當然,這個數(shù)據(jù)受當時條件所限,可能并不那么準確,但是糖尿病越來越多發(fā)是不爭的事實。指南中指出,這個情況與城市化、老齡化、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遺傳易感性有關。
二、糖化血紅蛋白納入診斷標準
要點提示:
1. 空腹血糖、隨機血糖或 OGTT 2 h 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jù),沒有糖尿病典型臨床癥狀時必須重復檢測以確認診斷。(A)
2.在有嚴格質(zhì)量控制的實驗室,采用標準化檢測方法測定的 HbA1c可以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標準。(B)
3. 按病因?qū)⑻悄虿》譃?T1DM、T2DM、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種類型。(A)
早在2010年,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就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作為糖尿病4種診斷方法中的一種,其診斷界值為≥6.5%。十余年后,中國終于將這個指標納入了中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中間的原由,一帆老師推測是跟國內(nèi)HbA1c測定一致性不是特別好,也就是說,各家醫(yī)院檢測設備差異導致結果并不一定準確有關。
那么,什么是糖化血紅蛋白呢?
糖化血紅蛋白(GHb)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的產(chǎn)物。它是通過緩慢、持續(xù)及不可逆的糖化反應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決于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因此,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GHb由HbA1a、HbA1b、HbA1c組成,其中HbA1c約占70%,且結構穩(wěn)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監(jiān)測指標。
這次新指南將HbA1c納入診斷標準,也用了非常謹慎的言辭,需要采用標準化的檢測方法,在嚴格質(zhì)控的實驗室的檢測指標才能用于診斷,推薦證據(jù)等級也僅僅為B級。
三、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要點提示:
1.糖尿病患者均應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以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識和技能。(B)
2.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應以患者為中心,尊重和響應患者的個人愛好、需求和價值觀,并以此來指導臨床決策。(A)
3. DSMES可改善臨床結局和減少花費。(B)
4. 醫(yī)護工作者應在最佳時機為糖尿病患者提供盡可能個體化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B)
5.評估糖尿病相關心理壓力,并采取有效地應對措施,改善患者心理問題。(B)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行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影響糖尿病控制狀況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的控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治療而是系統(tǒng)的管理。
這一點一帆老師有深刻的體會。在復雜的大型醫(yī)院專科分類中,看糖尿病的內(nèi)分泌科有點特別。內(nèi)分泌科會設立專門的患者園地,定期開展患者沙龍,還配備專門的糖尿病專科護士,在患者教育上可謂是獨樹一幟的。指南中提到的DSMES指的是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即應接受糖尿病教育,教育的目標是使患者充分認識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支持決策制定、自我管理行為、問題解決和與醫(yī)療團隊積極合作,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可提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最終改善臨床結局、健康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
有意思的是,新版指南里提到,鼓勵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和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開展遠程教育,宣傳糖尿病自我管理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鼓勵數(shù)字化健康應用程度及互聯(lián)網(wǎng)、物聯(lián)網(wǎng)的技術介入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隨訪,以及遠程醫(yī)療。一帆老師作為醫(yī)學院校教師,這兩年疫情影響下,做了很多直播、錄播以及網(wǎng)絡課程相關的工作,對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爆炸式發(fā)展可謂體會非常深刻。在疫情的特殊形勢下,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業(yè)態(tài)正在飛速發(fā)展,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大家也都體會到了。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內(nèi)容非常豐富,今天我們就先看到這里,下一期一帆老師將為大家繼續(xù)帶來指南內(nèi)容的解讀,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 13(04):315-408.
[2] Kramer C K , Araneta M , Barrett-Connor E . A1C and Diabetes Diagnosis: The Rancho Bernardo Study[J]. Diabetes Care, 2010, 33(1):101.
[3]王克安, 向紅丁. 中國糖尿病流行特點研究——糖尿病和糖耐量低減患病率調(diào)查[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1998, 19(5):282-285.
[4]Li Y, Teng D, Shi 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 2020, 369:m997. DOI: 10.1136/bmj.m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