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最火的電影應該就屬7月9號上映的《中國醫生》了。這是一部以紀實的角度,描述武漢抗疫過程的影片,看了的觀眾十有八九都會在電影院里淚流滿面。
然而感動歸感動,大家也別忘了觀察和思考。要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可是執導過《無間道》、《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等多部口碑巨作的劉偉強,這次的《中國醫生》他自然也少不了埋藏許多“深意”在其中。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這暗藏的“點”,快來看看你get有沒有到吧?
醫護情緒崩潰,打破“圣人”濾鏡
當人們提到醫務工作者時,經常會提到這些詞:“醫者仁心”、“白衣天使”、“圣手回春”、“懸壺濟世”……把他們形容成仿佛“圣人”一般的存在,但人無完人,醫生、護士也都是血肉之軀,怎么可能像機器一樣時刻不停地運作呢?
影片中有一個小護士,因為長期戴著口罩和護目鏡,臉上都是深深的勒痕,手也變得粗糙如枯。不知道忙了多久,當她再度得到休息時,看著自己那張可怕又陌生的臉,終于忍不住情緒爆發了:“我不想干了,我從去年12月到這里,到現在一次家都沒有回過!”
而主任聽后訓斥了她:“這里的人哪一個不是一年多都沒回過家的!”,這時旁邊的護士告訴主任,她的父親也被確診了,到現在沒有床位,只能在家等著。小護士沒有再多說什么,她含著淚吃著泡面,眼淚悄無聲息地流了下來……
醫護人員就是這樣,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體與死神抗衡,在病人面前他們像殺敵的勇士,但背后的辛苦和辛酸卻鮮為人知。本片中這位小護士雖然與大眾心中的“無私奉獻”形象不太一樣,但卻因真實而更加讓人敬佩,這樣的刻畫毫無疑問能夠更加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也能夠為辛勤付出的醫務工作者們更增添一些“人氣兒”。
醫生并非“神仙”,拼命搶救也難免無力回天
朱亞文飾演的陶峻醫生,是全片個性最鮮明的一個醫生,他會跟病人稱兄道弟,也會跟院長拍桌子叫板。
張吉星是陶峻的病人,他和妻子先后因為新冠入院,對于陶峻而言,張吉星不僅是他的病人,更是他的一種精神寄托。從入院到治愈,病人的變化一直看在他眼里,當張吉星成功拔管以后,陶峻對他說:“老張,你這幾天的指標都很好,要不了兩天,你就可以回家陪老婆孩子咯~”。
可是造化弄人,過了兩天,陶峻卻得知“老張因為腦梗突然走了”。這樣的消息即便是見慣了生死的陶醫生,也難免心中悲痛,他眼含熱淚,向張吉星深深地鞠了一躬。
另外還有一個鏡頭,是另一個病人正在被醫生努力地做心肺復蘇,觀眾看不清醫生的臉,但從防護服和身影卻可以判斷出,是陶峻。此時文婷看到了,問身邊的人“搶救多久了?”,“30分鐘”,文婷抬頭看了一眼墻上的表,無力地說出“xx點xx分,宣告死亡”。
此時醫院的空氣冷得像一潭死水,只剩下陶醫生搶救的按壓聲和疲憊的喘氣聲,他不甘心,但卻也無力回天。
這兩段劇情雖然讓人感到心塞,但卻非常真實。醫生這個職業注定了要與死神打交道,有時候他們即使拼盡渾身醫術也難免得不到好的結果,但這就是醫院的常態,也是生命的常態。
患者就醫無序,影射社會亂象
當疫情鋪天蓋地的襲來,大批患者風一般涌進醫院,擁擠踩踏,霸搶床位,甚至將醫生推倒在地...如果說這是因為恐慌而發生的“特例”,那么當袁泉飾演的文婷醫生拿著大喇叭將動亂平息下來之后,人群中這對小情侶的行為,就顯得非常“平常”了。
周也飾演的小文和歐豪飾演的金仔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小文懷孕了,但是卻呼吸困難,仿佛在預示著某種結果。此時的醫院已經人滿為患,金仔心急,等不及叫號就想求醫生先給小文看看,“醫生,求求你給我老婆先看看吧,求求你了!”但卻被忙碌的文婷一口回絕。
金仔苦求不成,氣的大吼“你還是不是醫生!我老婆懷孕了!”可是文婷指著那些患者說:“你看看這些人,他們昨天半夜就在這里排隊,你要我拿誰來換你的老婆?”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見。患者病急亂投醫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醫生治病救人的心又何嘗不是呢?就像文婷醫生說的那樣“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既然來了醫院,就要相信醫生,也許這也是導演想對觀眾所傳達的信息。
結語:
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體會到了醫生的不易,也更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中國醫生》這部影片的真實還原,讓觀眾仿佛再一次身臨其境,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辛勞與付出。就像影片海報中所寫的那樣,他們“為我們拼過命”,而我們也應該永遠地把他們的奉獻銘記于心。
致敬,偉大的祖國!致敬——中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