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當今社會的普遍問題,我國治療肥胖的先進技術和處理手段,也是當今醫學界值得深入探討的學術話題之一。
2021年第二季度,在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等機構的共同主導下,來自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沈陽、哈爾濱、呼和浩特等地的數十位醫學精英齊聚一堂,召開了2021年全國內鏡微創減重學術會議。會上,眾多專家圍繞“我國對肥胖的認識和處理”、“當下先進的內鏡微創減重技術”等話題展開了學術交流,來自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蘇秉忠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蘇秉忠教授曾在日本及香港進修學習,現任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內蒙古醫學會消化病學會主任委員,消化內鏡學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胃腸消化委員,中華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委員,全國幽門螺桿菌協作組成員,全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協作組副組長等多項職務。此次會議期間,他除了參與會議的各項研討之外,還代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各省市多家三甲醫院一起,舉行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創新技術“胃轉流支架系統”置入控制肥胖臨床研究的多中心啟動儀式,并在會后接受了會議方采訪,針對這項新技術的作用與前景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創新技術效果如何?內鏡減重能否實現?
記者了解到,目前從醫學層面講,我國對肥胖的處理方式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和減重手術治療幾種。然而,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手段效果較弱、周期較長,而減重手術對長期死亡率和預期壽命的影響也令患者擔憂,當下我國仍缺乏創傷較小、見效較快且較為有效的治療先進肥胖手段。
而“胃轉流支架系統”是我國科研型醫療企業自主研發的創新減重技術,它有望成為新興的內鏡減重治療方案,填補我國內鏡減重治療領域的空白,對此,蘇秉忠教授也表示頗為期待:“雖然我院還沒有正式開始這項臨床研究,但是從很多資料和以往的臨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眾多減肥措施之中,這個支架系統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span>
此外,蘇秉忠教授還向記者分享了他在會議期間從其他專家處獲得的見聞:“昨天我聽業內人士說,有些患者放置支架三個月之后,出現了不愿意撤出的情況,這個確實讓我很驚奇。”蘇教授向記者解釋道,“胃轉流支架系統”一般會在患者體內放置3個月,從而達到減重的效果,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該支架系統可隨時取出,但通常不會超時放置。
而率先開展臨床試驗的醫院患者出現不想取出的情況,這是令所有醫生都始料未及的:“我后來仔細想了想,同時也和別人探討了一下,覺得這種情況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患者受益了,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他不愿意將支架回收,這是可以理解的。這也可以說明兩個點:1.這項技術安全、可靠、接受置入的病人沒有產生痛苦 2.這項技術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沒有明顯并發癥。但是也想告訴大家的是,患者應該依照醫囑回收支架,如果實在有需要的話,它還可以第二次放置。”
據蘇教授介紹,這項技術現已在全國多家三甲醫院開啟了臨床試驗,根據目前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在置入該產品3個月后,額外體重、糖化血紅蛋白、肝臟硬度等代謝性疾病指標均得到顯著下降。由此可見,“胃轉流支架系統”置入術控制肥胖的臨床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功,而它對于更多適應癥的臨床效果,還有待持續深入研究發掘。
“胃轉流支架系統”是否安全?醫生&患者能否接受?
當一項新興技術問世時,人們往往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它安全嗎?”,而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蘇秉忠教授從醫學專業的角度給了我們肯定的回復:“目前外科減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對腸道、胃部進行操作的各種手段,但是這些手段從創傷、費用、特別是反彈情況來講,都不能夠令患者非常滿意。特別是胃科手術,以后如果出現反彈,患者再次手術機會是很少的,很多人也不會接受第二次手術。而這個“胃轉流支架系統”,我從各方面了解到,他的重復性還是很好的,置入三個月以后,即便是有極個別人幾年后出現反彈的情況,仍可以重新放置?!?/span>
可通過內鏡置入和取出、基本無創、可重復置入,從這些方面來看,“胃轉流支架系統”的安全性相比現有的外科減重手段毫無疑問是更加安全的,也是對人體創傷更小的。
“當然也會有人問我們,放置這個支架安全性怎么樣,痛苦嗎?根據目前的臨床試驗情況來看,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支架的置入和取出是沒有多大痛苦的,病人只是在放置支架之后的幾天內可能會稍稍出現一些不適,但是之后可以完全適應?!?/span>
正如蘇教授上面所提到的案例那樣,從許多患者置入三個月后“不想取出”的表現我們就可以得知,這項技術對患者的生活影響是極小的。患者認可,效果良好,就是對新技術安全性最好的證明。
一項新技術能夠被推行的前提條件,必定是要讓它的使用者和受用者都滿意才行。那么,消除了患者側的疑慮之后,還有另一項同樣重要的問題等待解決:“胃轉流支架系統”的置入,對于醫生來說操作難度如何呢?關于這一點,蘇秉忠教授也作出了解答:“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胃轉流支架的放置和回收是我們消化內鏡常用的方法,也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技術,不難?!?/span>
而作為三甲醫院的專家,蘇秉忠教授也表示出了對這項新技術的期待和認可:“對于眾多肥胖患者來說,以后可能新興的治療方法還會有很多,但是目前我還是非常推薦這個胃轉流支架系統的,這確確實實是我國自主創新的好的產品,在它具備科技含量和應用價值的前提下,我也會鼓勵把這項技術推廣給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和肥胖患者?!?/span>
蘇教授認為,當下我國很多人認為“肥胖不是病”,這是一項較為重大的問題。肥胖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只有向大眾傳遞正確的對待肥胖觀念,普及肥胖相關科學知識,才會有更多的人了解肥胖治療的重要性,這也是未來他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與此同時,對于“胃轉流支架系統”后續的臨床研究和推廣,蘇教授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態度:“一項新興技術,他的投入和使用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其中需要攻克的最大的難題,就是要能夠得到更多患者的認可,同時也需要更多我們消化科、消化內鏡、甚至糖尿病、內分泌專家的認可,這是任重而道遠的。作為一名三甲醫院的醫生,我們確實應當在它的臨床試驗當中做一些事情。所以未來我也會繼續在各種學術會議上向大家介紹這項技術,同時也在病人的科普方面繼續做出努力?!?/span>
的確,正如蘇教授所講的那樣,當前我國肥胖人口巨大人,但大眾對肥胖的認知卻仍有待提高。人們只有充分認識肥胖對人體的危害,了解各年齡階段易發胖的原因及預防方法,并在肥胖影響健康之時及時就醫,采用安全、有效的科學減重方案,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降低我國肥胖發病率。
此次專訪,蘇秉忠教授所介紹的“胃轉流支架系統”作為通過內鏡介入治療減重的新技術手段,有望開啟肥胖可內鏡介入治療的全新時代,若后期經過臨床試驗可在我國全面應用,將為我國數億肥胖及因肥胖引發的代謝性疾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它的后期應用成效值得我們持續關注,我們也期待這樣的技術能夠早日上市,造福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