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至 2017 年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在全國 31 個省進行的甲狀腺、碘營養狀態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 18 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1.2%。
11.2%,也就意味著你走到大街上,每遇到9個人就有1個人是糖尿病患者。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翻了下糖尿病的貼吧,仔細看每個人的發帖,從確診到治療,從不相信到接受,從自暴自棄到積極控制,他們有的愛美,有的愛吃零食,有的愛追劇,有的細膩,有的大條。但都熱愛生活,勇敢又堅定,每一個糖友,都帶給我感動和驕傲。
今年的平安夜,我想給他們送上祝福。
1、 35歲,因月經不調去驗血,空腹血糖16.9
“因為月經不調去醫院驗了一下血,空腹16.9,嚇得我去糖尿病專科掛了號,空腹11,餐后20多,被醫生確診為典型的二型糖尿病,當時覺得眼前一黑,不可置信。
我很少吃高油高糖東西,不愛吃甜,不愛吃水果,不吃肥肉和內臟,一天兩頓總共也就吃一碗半米飯,我家的菜也都少油少鹽,我每天也有一些運動,年齡也不大,為什么糖尿病會找上我呢?
然后想想,我爸爸和爺爺也都是二型,我也認命了......
2、 51歲,因尿路結石就醫,尿葡萄糖14
因尿路結石去醫院就醫,于2021-11-18尿檢結果,尿葡萄糖14,醫生懷疑糖尿病,本人沒有癥狀,也從沒檢查過,故醫生說檢查。
2021-11-23也是尿路結石就診去醫院,血清葡萄糖8.87。
本人現51歲,一直體型偏瘦,飯量也不大,飲料很少很少喝,不抽煙,少量飲酒,會吃點餅干之類的零食,唯喜歡吃肥肉,運動不多不知道為什么血糖會高(糖尿病)。
3、34歲得了糖尿病,之前一直不理不管血糖,不知道是糖尿病
2017年公司體檢葡萄糖正常,2018年起葡萄糖異常。不重視,以為是小病就一直沒有理。平時沒鍛煉,散步都沒有。吃了晚飯直接在房間里玩手機玩電腦,餐餐吃肉,不吃青菜。
對了,一天大概30支煙(一包半)。
4、27歲得個糖尿病,大年初一住院,老婆要走,留下3歲女兒
感覺人生沒意思,虧欠父母太多。平安夜確診糖尿病,大年初一住了院,留下小3歲女兒,老婆要鬧離婚。我這輩子真的很失敗,想做的事總是過了那個年紀。
5、今年26歲,已經得糖尿病十年了
說句實在話,這十年一直是作死的狀態,直到上個星期突發了急性并發癥什么酮性酸中毒住院了才覺得應該改變了。
我是個女孩,而且屬于外表大條可是內心戲極其豐富又敏感的人。為啥會確診糖尿病...反正就是胖,而且飲料沒有停過,各種垃圾食品堆出來的人生就是我。
6、45歲,前兩年查出血糖空腹14,直接住院
哥反思,這病就是自己作的,愛喝飲料一天幾瓶,喝了10多年,沒病才稀奇。發病前半年壓力特大,咖啡飲料換著喝,然后出現多飲多尿,一瓶水下去不到1分鐘就要上廁所,感覺水直接從嘴漏到膀胱,體重大半年從210掉到170,高峰期一天掉一斤,開始還自己安慰自己是吃少了在減肥。
7、不到40歲,空腹14.6,一擊命中
剛開始無法接受,我還不到四十歲,感覺有些早,而且去年查體才6.7啊,其實是自己騙自己,因為去年年底就有三多一少的癥狀了,結果發展就是這么快。
其實單純是糖尿病還好,因為我是個大胖子,三高癥狀早就有,但我同期還測出來尿蛋白兩個加號,也就是腎功能還出了問題,我當時就懵了,感覺自己馬上就要往尿毒癥上發展了,那種心情無法言表。
8、35歲的老公得了糖尿病,不想認命
我老公常年熬夜,早晨起得很晚,最近幾年抽煙太猛,應酬太多。胖乎乎的老頭突然瘦了,黑眼圈黑的嚇人,臉色也不好看。精神不好,我猜測可能血糖不好了,我讓他去醫院查查,他還不高興!!
去年5.0左右,今年就高了,我公公有糖尿病,他爺爺也有。哎,一查果然血糖高了,還有酮體!
他很慌,醫生讓他住院輸水,但是我老公太年輕了!趁著身體機能還行,想努力一把,把身體及時調整過來。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名人的故事。
9、鄧穎超,49歲確診糖尿病,與疾病共存39年
鄧穎超在1953年,她49歲的時候患上了糖尿病,患病時血糖200毫克(相當于現在的 10.2mmol/L即毫摩爾)尿糖4個+。那一年,她的體重也達到了最高值。
得知患病后,她開始嚴格控制飲食,嚴禁自己吃糖。同時還規定自己要每天按時按量運動。堅持一日三鍛煉,每次15-30分鐘,在沒有用藥的情況下,血糖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就是體育鍛煉,每頓飯前走一千步,飯后走兩百步,吃飯吃個八九分飽”。
六個月以后,她的體重回到了正常值,血糖值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她甚至在報紙上說過自己的糖尿病“已經痊愈了”這樣的話。
除了嚴格執行飲食和運動計劃外,良好的心態也是她控制血糖的秘訣。
鄧穎超曾坦言,“即使是癌瘤,那也沒有辦法,既來之,則安之,只有和它作斗爭。即使治不好也沒有什么可怕的,你們也不必顧慮。”
這個平安夜,我想告訴各位糖友:確診糖尿病≠天塌了。
除了鄧穎超,還有許多個案例都告訴我們,只要科學控制,我們依然可以享受到應有的生活質量,享受到平均甚至超越平均壽命。
這個平安夜,想給你們一個大大的擁抱。確診不是生命的休止符,而是新生的前奏。改變生活方式,擁抱健康生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