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出版的《中國糖尿病運動指南》中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運動方案為有氧運動與抗阻訓練相結合,尤其對于血糖控制不良者,每周在有氧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抗阻訓練。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有氧運動?什么又是抗阻運動呢?適合糖友的運動項目到底有哪些呢?
什么是有氧運動?對糖友有哪些好處?
說起有氧運動,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是不少人對有氧運動的概念卻并不清楚,甚至錯誤地認為有氧運動就是在充滿氧氣條件下的戶外運動。
其實,有氧運動或者無氧運動,是按照運動時人體能量的來源方式不同而定的。
運動時,肌肉會分解釋放一種叫作三磷酸腺苷(ATP)的物質(zhì),這是人體所需的能量來源。平時ATP儲存在肌纖維中,但儲存量較少,必須邊分解邊合成,才能滿足運動時的能量需要。
在進行某些運動時,如健步走、游泳、太極拳、慢跑、騎自行車、跳舞、健身操、爬山、跳繩、球類運動等,葡萄糖、脂肪通過有氧氧化的過程轉化為ATP,為運動提供所需能量,人體吸入的氧氣和運動消耗的氧氣達到平衡,這類運動就叫做有氧運動。
而在進行爆發(fā)性、高強度的運動時,如抗阻運動、短跑、投擲、跳高、跳遠等,ATP則主要靠葡萄糖無氧酵解的過程來合成,這些運動就叫做無氧運動。由于無氧酵解過程中會形成乳酸,因此,我們常常在無氧運動后感到肌肉酸痛。
研究表明,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6周)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肝臟TNF-α含量,改善肝臟炎癥狀態(tài),同時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謝紊亂和胰島素抵抗,延緩糖尿病的發(fā)展。
糖尿病患者的有氧運動項目以中低強度的有節(jié)奏的節(jié)律性運動為好,可選擇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以及全身肌肉都參與活動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體操(如健身操、太極拳)等,還可以適當選擇娛樂性球類活動如乒乓球、保齡球、羽毛球等。
什么是抗阻運動?
如前面所說,抗阻運動又稱為力量訓練,是人體骨骼肌在客服外來阻力的情況下進行的主動運動。抗阻運動中的外來阻力,包括來自自身重量或者外來負荷,如利用各種器械進行的肌肉訓練比如擼鐵、啞鈴、沙袋、彈簧、橡皮筋、彈力帶等,或者克服人體體重進行的深蹲、仰臥起坐、俯臥撐等,都屬于抗阻運動,是2型糖尿病患者推薦的主要無氧運動類型。
抗阻訓練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謝,在某些方面如糖耐量和血糖長期控制方面甚至優(yōu)于有氧運動。研究表明,對于55~80歲的患者進行高強度抗阻訓練,血糖控制非常理想,血紅蛋白水平也顯著降低。低、中等強度抗阻訓練,能提高大鼠衰老過程中機體胰島素敏感性,改善體內(nèi)糖代謝調(diào)節(jié),從而預防、延遲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的抗阻運動應針對人體大肌群,如上肢的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胸部、背部、腰腹部,以及臀部和下肢的大肌群等,運動方式應包括多關節(jié)和肌群的混合運動,如臥推、肩上推舉、下拉、臂屈伸、仰臥起坐等,這樣的運動比單獨訓練一個肌群要好。
剛開始運動時可循序漸進,隨著肌肉耐力的提高,可以過渡到每周每天進行8~10個動作,涉及不同肌群,每個動作做3組,每組重復10~15次,即每個動作做3×(10~15)次。
總結
綜上,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周至少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150分鐘,對無禁忌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鼓勵每周進行3次抗阻訓練。
參考文獻:
[1] 王雪雁. 運動強度判定方法大PK[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1(12):18.
[2] 常湛,馮紅,孟令華,等. 不同運動強度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 河北醫(yī)學,2016,22(9):1486-1488.
[3] 王會鳳. 不同運動強度對糖尿病患者的療效研究[J]. 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7(13):220,243. 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7.13.207.
[4]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運動指南 .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20.
[5] 于菲. "糖友"運動:有氧為主無氧為輔[J]. 糖尿病之友, 2016(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