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由中國醫促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分會主辦的第四屆華夏醫學營養論壇暨醫學營養減重規范管理培訓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一項由我國創新型醫療企業——糖吉醫療自主研發的新技術“胃轉流支架系統”因在肥胖及代謝性疾病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被北京友誼醫院李鵬教授特別提出,并以學術專題形式進行了深度分享,成為創新減重技術話題下的一大焦點。
據悉,本次會議以解讀《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并提供超重/肥胖的醫學營養治療方法、流程等方面培訓為主旨,參與者多為從事醫學營養減重的臨床醫師及營養師等醫務人員,包含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等多所三甲醫院的臨床專家,李鵬教授即是其中之一。
李鵬教授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非常擅長消化道早癌的內鏡下診斷和治療,也是國內減重治療領域的權威專家。據他介紹,當下超重和肥胖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突出營養問題之一,同時,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減重已成為我國數億超重肥胖人群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我國現有的針對肥胖和減重的治療手段主要為飲食運動、行為干預、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等幾大類,而相較于其他治療手段,減重手術對于肥胖和代謝類疾病的臨床效果是所有方案里最有效的。”
(李鵬教授分享資料)
然而,即便是國際上最為認可的外科減重手術治療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李鵬教授表示,外科手術減重雖效果顯著,可減少患者約20-30%體重,但卻會導致臟器不可逆的結構性改變和創傷,且風險高、創傷大,從患者的心理角度也會產生較大影響。綜合來看,我國仍迫切需要對人體創傷更小、風險更低且效果與外科手術同樣良好的新型減重方式。糖吉醫療所研發的“胃轉流支架系統”因其采用的是內鏡介入的方式進行減重,可有效地避免外科胃轉流手術帶來的創傷和并發癥,是一項相對安全性較高、治療效果較好的技術,故此在本次會上作重點分享。
據悉,該技術發揮作用的原理是:以微創介入的方式,通過胃鏡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置入一個套管隔離食糜,置入后,來自胃內的食物由套管腔內通過,膽汁及胰液隔離在套管外,使得膽汁胰液和食物“分流”,阻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該技術相比于傳統減重外科手術具有更微創、更易操作、不損傷人體結構、可以取出等優勢,臨床上可用于幫助控制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李鵬教授提到,這項新技術已經于2020年8月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評審進入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截至目前總計獲得國內外專利20余項,其中4項發明專利正在美國、歐盟國家、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審查中。目前他本人及其團隊正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展開針對該項技術的臨床試驗,以期獲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數據,為我國減重技術的革新提供助力。
會后,多位減重專家表達了對該項新技術的認可與期待,紛紛表示希望該技術能夠早日實現臨床突破,打破我國內鏡減重領域的空白,使中國數億超重和肥胖患者獲得更安全、可靠、痛苦更小的減重體驗,享受健康體重的益處。